唱不完的台灣思鄉曲 專訪灣生 文學家內藤史朗談榕樹文化 之一

0
內藤史朗教授發表演講

【京都/採訪報導】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有超過二十萬名的灣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被迫離開他們出生的故鄉台灣,每人只能帶著一大一小的行囊和一千日圓,回到陌生的祖國日本開始全新的生活。京都大谷大學名譽教授內藤史朗也是其中一人,對他而言,台灣是難以忘懷的美麗故鄉,他將對台灣的思念之情訴諸文字,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出版「榕樹文化」雜誌,內容記錄著台灣近代的歷史、地理和人事物,也記錄許多灣生印象中的美麗台灣。

創刊二十年的榕樹文化雜誌

內藤教授出生於一九三三年日本殖民時代的台北市新起町 (現西門町),畢業於壽小學校(現西門國小),父親是開業醫師。日本戰敗後,一九四六年十三歲的他隨家人被遣返回到祖籍地愛知縣,愛好文學的他,從京都大學文學系畢業後,曾任大谷大學文學系教授,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現為大谷大學名譽教授。內藤教授文史學涵養深厚,有著文學家,小說家和歷史研究者等多重身分,特別對台灣近代史有深入研究。2001年2月28日,他結合其他灣生和日台學者及友人成立榕樹會,創刊出版「榕樹文化」,至今二十年不輟,成為記錄台灣殖民地時代及前後歷史的重要文獻,已有多所大學收藏中。

內藤教授回憶在台北新起町讀小學的那段童年,是美好的時光。戰後被迫放棄資產,被遣送回到祖國日本的灣生們,初期都很不適應,很想念台灣,不少家庭連找工作都有困難。他的家庭相較之下算幸運,父親是醫生,一下船町長就親自來迎接,表示已經開闢了新的診療所,請父親去主持。但是當時才十多歲的他,依然對突來的變化產生許多疑惑,這些心情都被他化成文字,抒發在小說作品中。

內藤史朗教授關於霧社事件的著作

在不少灣生心中,台灣是如同故鄉一般的存在,那種親近感是無法取代的,從許多灣生的投稿中,對台灣的懷念之情溢於言表。近年來灣生不斷凋零逝去,使得榕樹文化的供稿來源減少,但內藤教授表示他不會放棄,希望透過榕樹文化,讓更多人了解那個時代的台灣樣貌,以及在其中曾經發生過的精彩人事物。例如第一位獲得京都大學醫學博士的台灣留學生杜聰明;以及也是灣生的考古學家國分直一,致力研究台灣人類史的足跡;板橋林家和霧峰林家的歷史;以及台北最古老的龍山寺的起源等等。

內藤教授說,對他而言,台灣是一首唱不完的思鄉曲,他會一直寫下去,因為他到死也不想失去與台灣之間的羈絆(きずな)。

内藤 史朗(ないとう しろう、1933年11月4日)は、日本の英文学者、小説家、大谷大学名誉教授。台湾・台北市生まれ。本籍は愛知県海部郡佐織町(現・愛西市)。1957年京都大学文学部英文科卒。大谷大学助教授、1976年教授、1999年名誉教授、京都造形芸術大学教授。1974年アイルランドのイェイツ夏季大学で講師を務め、1983年オックスフォード大学セント・ジョンズ・カレッジで客員として研究に携わる。ほか東アジア史に関する小説も書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