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 / 綜合報導】6月21日夏至 中華民國留日神戶華僑總會於百年建築物的北野會館中召開2025年的會員大會暨親睦會,由高四代會長主持,駐大阪辦事處 劉拓副處長偕同僑務課秘書黃麗婷應邀出席,會員家族共計70餘人共同參與。會員大會後還特別邀請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副會長,同時也是神戶華僑總會的新任理事李安琪擔任下午場次的台灣南部客家傳統美食的料理講師。

當日手作課程開催兩場次,李安琪講師以投影片簡報方式簡單扼要說明客家人在台灣各地分布及依地形劃分北、中、南、花東地區性不同的飲食文化及台灣南部屬於六堆地區特有的興釀醬醃及日曬保存食物的方法,及南部鄉下特殊的路邊辦桌文化。除了靜態的課程以外,也同時在現場示範教作農業時代南部客家庄婚嫁喜慶常見的宴席料理之一的客家甩(嗲)肉丸,這道質樸的客家手工菜,是南部客家的常民味道代表之一,也是庶民隱藏版的傳統客家味。

昔時的客家辦桌文化帶入村庄的街訪鄰居們一起挽起袖子甩肉丸,大家邊手作邊話家常還附帶了聯繫情感的成分,因為客語中的「丸」字發音與「緣」字相似,所以有象徵「有緣」、「團圓」的意涵,當日親睦會中特別安排這道手作料理也就是為了呼應僑會會員回娘家的團圓美滿的意喻。

參與的會員們有的是夫妻或是親子一起報名參與,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動手做,台北駐大阪經濟辦事處副參事劉拓及華僑總會高會長、張副會長也一起參與這項手作課程,大家用心地將肉丸甩打成型並排成像花一樣圓滿美麗,蒸熟後再將美味的成品帶回。
講師還特別準備了屬於台灣市場小攤的食物紅繩裝袋,讓會員們有回台灣的臨場親切感,課程中也讓會員們現場品嚐客家肉丸湯,大家食後感想都覺得很有台灣味道也有屬於客家特殊的油蔥香味,想起了在台灣的阿嬤、外婆或媽媽的味道,也感覺這道料理簡單易學將講師提供的客家甩肉丸食譜帶回家複刻後可以常常出現在家庭餐桌上。

客家料理在異國的推廣,能透過這樣的教學機會讓旅居海外的老僑民及下一代的僑青們認識屬於客家的傳統美味及客家文化的意涵,期待未來若有更多機會能夠向更大眾的海外僑民及日本朋友分享客家料理及台灣媽媽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