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料理與文化挪用的邊界 中國人開設的日料店與台灣餐廳

0
一間在日本的台灣餐廳,以台日雙旗標示身份,強調料理背後的文化連結(僅示意非當事餐廳)
一間在日本的台灣餐廳,以台日雙旗標示身份,強調料理背後的文化連結(僅示意非當事餐廳)

【東京訊】近年來,日本料理在全球各地持續大受歡迎,然而伴隨這股熱潮,另一種現象也逐漸浮上檯面。中國人經營的日本料理店快速擴張,不僅在中國國內隨處可見,在東南亞、歐美甚至日本本地,越來越多中國人經營的餐廳,打著「日本料理」的旗號,卻端出與日本本土文化相去甚遠的菜色,引發真偽之爭。

中國媒體以〈中國人開的日料店,氣死了多少日本人?〉為題,分析這股浪潮。文章指出,中國人經營的日料店在全球急速擴張,常以「東京」「櫻花」「北海道」等日本意象作為招牌,再推出「宮保雞丁壽司」等與中國口味融合的創新料理。這些餐廳最大的特色,就是摒棄了傳統日本料理強調的「匠人精神」,改以標準化、規模化的方式經營,讓「日本料理」變成一種被商業化加工的中國式符號,削弱了日本餐飲業的文化掌控力。

面對「真假日料」的混戰,日本農林水產省於2016年推出「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設立金、銀、銅三級制度,希望藉此維護「正宗」與「匠人精神」。然而,截至目前,全球獲得金牌認證的廚師僅25人,只有一位中國籍。認證制度雖具象徵意義,但無法真正阻擋中國餐廳的擴張。

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獲得金色獎牌之中國籍廚師Zhang Yixiang(圖\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官網)
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獲得金色獎牌之中國籍廚師Zhang Yixiang(圖\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官網)
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獲得金色獎牌之台灣籍廚師Chen Yucheng(圖\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官網)
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獲得金色獎牌之台灣籍廚師Chen Yucheng(圖\海外日本料理烹飪技能認證制度官網)

這樣的現象,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在日本,中國人開設的台灣餐廳早已成為議題,甚至傳出有自稱台灣料理店的業者因詐欺補助金遭逮捕的案例。據《產經新聞》報導,曾有福岡一間自稱「台灣料理店」的中國籍店主,在疫情期間偽造員工資料,詐領當地政府57萬日圓的防疫補助,最後遭到逮捕,讓「台灣料理」的形象蒙塵。這些事件不僅涉及飲食產業,更觸及文化認同與品牌價值的核心問題。

事件曝光後,日本網友熱烈討論「如何辨別真假台灣料理店」,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臉書上整理出以下幾點:

.裝潢配色:中國餐廳喜歡用紅色、金色裝飾;台灣店則傾向低調的配色風格。
.說話音量:中國人說話聲音偏大;台灣人則相對溫和。
.菜單:是否有滷肉飯、鹹酥雞等台灣經典小吃。
.店員名字:用字與長度,是否符合台灣習慣。
.或是透過對台灣主權議題的聊天反應來測試店家立場。

這些討論顯示,餐廳的文化身份不僅是商業策略,更牽動消費者的情感與認同。更有人呼籲:「如果是正港台灣人開的餐廳,就掛上自己的國旗。」這種做法,不只是區分真假,也是凸顯文化主體性的方式,更是自我認同與文化價值的展現。

中國人開設的「日本料理店」已不僅僅是餐飲市場的競爭,而是一場文化與認同的拉鋸戰。當中國能透過「一條龍」的商業模式滿足自身龐大的消費需求時,日本與台灣都面臨著文化正統性被稀釋的挑戰。當台灣料理也面臨類似的處境時,唯有在品牌真誠度、文化辨識度與飲食內涵上下功夫,才能讓「台灣味」不被淹沒在符號化的浪潮之中。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