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就職五周年

0

(台灣代表處 訊)


「臺北經驗,臺灣實現!」-柯文哲市長就職五周年記者會

柯文哲市長就任屆滿5周年,期中歷經連任、組黨、可能參與總統大選等等的經歷,現在屆滿五周年,柯市長就他這五年的經歷及未來的展望發表了談話.

柯市長:五年前,我選臺北市長時的口號是「改變臺灣,從首都開始;改變臺北,從文化開始。」這場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是臺灣第一次改變政治文化為訴求的選舉,這五年的努力,我相信臺北市民可以感受到,臺北是真的有所改變。
上任以後,我們建立臺北市政府的「使命、願景、核心價值」,也依循這個策略地圖前進。到今天五年,各項施政成果也逐漸出現。
臺北市政府的使命就是「為市民服務,為城市創新」。我常常勉勵市府團隊,不需要為市長服務,不需要為政黨服務,只需要成為一個為市民服務的團隊。
「宜居永續」是臺北市的願景。近年臺北市來在各項客觀的評比,其實分數都節節上升、遙遙領先,今年在天下雜誌的幸福城市大調查裡,臺北一樣在所有客觀指標都居六都第一,為近年來最佳表現。臺北能夠屢創佳績,關鍵就在於把各項政策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我們有一個很基本的信念,政治必須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以市民角度來思考市政要怎麼做。那除了宜居、住起來愉快以外,另外是有趣,所以為什麼我們會強調環保 或是財政紀律,因為我們常常想到說,我們要留下什麼樣的臺北給下一代。
進步與創新是臺北這座城市的DNA,要能夠不斷的進步與創新,就必須尊重專業,更重要的,要建立一個不怕失敗,也可以允許失敗的環境,這樣公務員才能勇於創新。今年臺北在全球創新城市的排名,比去年進步了16名,已經達到第44名,這也是臺北勇於創新的結果。
「正直誠信、開放共享、創新卓越、團隊合作」,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在這種核心價值之下,這五年下來,我們證明了「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是可以做到的— 不管是公開透明,檢討改進,改善行政效率,堅守財政紀律,嚴格管控數字,提高預算執行率,還債570億,拒絕債留子孫。最重要的,人民的小事是政府的大事,解決每天人民在生活上面對的問題,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其實就是我們為政的目標。
有推行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的里,到第三年,車禍傷亡是下降60%,到2020年,我們全臺北市465個里的鄰里交通改善計畫就可以全部完成。在巷弄裡面劃綠色人行通道,看起來不是什麼偉大的建設,但它實質直接減少人民在巷弄裡面的車禍傷亡,所以每條綠色人行通道,提供市民更加安全的保障,事實上也是一個文明城市的象徵。
老舊市場的改建,過去20年都推不動,我們在上任後算是咬緊牙關,處理以前政府都不敢處理的問題,大龍市場已經完工開始營運、環南市場第一期完工,2月12號應該會正式進駐營運、南門中繼市場已經完成,這個號稱是臺灣最乾淨整齊的市場,我也說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參觀看看。其他像是東門市場、北投市場,還有成功市場,我們都率續在規劃、進行當中,除了硬體改建以外,在軟體上,包括「乾溼分離」、「垃圾分類」、「電子支付」、「禁用一次性餐具」,這些所謂軟體改善,都一一引入,慢慢的要開始建立軟體的標準,作為臺北市未來不管是市場、夜市、商圈,標準都應該這樣,所以要開始告別傳統市場髒髒亂亂,全部都要改變掉。
居住正義是我們重視的政策。目前維持1萬戶社會住宅正在施工的狀態,再加上分級租金補貼、包租代管,我們可以讓在臺北的年輕人,不敢說買得到,最起碼能租得到一個有品質的住屋。社會住宅是項長期工程,我們會訂定長期計畫,將來不管誰當市長,按照計畫一步步蓋到完工為止,所以我們會逐步提升社會住宅總量,居住正義終究還是要化為實際行動,不是政治口號。
臺灣社會高速在高齡化,所以對長者的需求必須從長計議。不管石頭湯計畫、老人共餐據點,我們透過定期關懷、主動提供資訊、用群體照顧個人的制度和精神,要發揮效益,但是也要強化人性。現在我們推動的「臺北與我好好慢老」的政策主張,以全方位的角度服務長者,敬老卡的使用範圍會更加擴大;事實上在明年1月1號開始,要恢復65歲以上的健保補助,加上居家醫療的推行,讓長者能更為安心、健康地在這座城市掌握自己的幸福步調。
因為長者的照顧要務實處理,我認為,發一個現金給他,其他都不管,是不負責任。我們要讓長者有最大的行動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敬老卡可以坐公車捷運,甚至計程車補助。其他包括YouBike、纜車、雙層巴士也可以用;另外一個是用在運動,所以12個行政區的運動中心每次可以每次刷50塊。我們也知道老人的運動恐怕跟年輕人的運動不太一樣,所以將來在日間照護中心,我們會開始規劃老人專屬的運動設施,到時候敬老卡可以開放日間照護中心的老人運動設施;明年在長者的照顧,65歲以上全部健保補助,以前只有70歲以上,現在降到65,單單這個動作要多花7億多。所以整個人口老化,雖然總人口數不變,但終究老人耗費的社會資源比較多,所以現在大量公宅在執行,再加上老人人口總數變多,所以在未來幾年,其實還是有很大財政負擔,所以財政紀律必須堅守,不然很容易變成財政負擔。
公共化幼兒園比例已達到53%,不管公幼、非營利、公共化,就算沒有抽到公共化幼兒園,每學期13660補助還是有在進行。所以臺北公共化幼兒園比例53%是六都第一,以後的目標是70%,未來的時間會繼續進行。今年政策最大突破,2到3歲採取讓家長自己選擇,如果小孩子發育比較慢,就維持原來的托嬰;如果滿兩歲以後,發育比較快,也許可以進入幼稚園的兩歲專班,2到3歲之間由家長按照小孩子實際狀況去做選擇。把過去不滿2歲以下托嬰、2歲以上進入幼兒園,按照小朋友的實際需要給家屬去做決定。
「我們的孩子,我們一起養」政策比較務實,我們不敢說全部國家養,不過大家一起幫忙養,這個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在臺北市已經實際在執行,現在中央也開始仿效,可以讓全臺灣家長,因為臺北市政策上的設計執行,有個示範可以看,讓全台灣的家長都因而受惠。
貧富差距目前現在看起來無法避免,而且持續在擴大,但是要解決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不公平現象,這是政府的責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提倡網路人權概念,我們在臺北市236所學校建置光纖網路,每個學校都有FreeWi-fi、InternetCode,另外我們在2千多個教室,都有設85吋螢幕;更重要的,小學3年級以上,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行動載具能夠上網。這件事情是為了實踐網路人權,讓貧富差距不會造成貧窮的小孩子沒有辦法接觸來自網路的知識,所以這些平板載具,不僅讓學生能從小就習慣使用數位工具,最重要是讓貧窮小孩可以得到一個翻身機會,解決社會階層流動問題。
臺北市政府在2017年在2所小學試辦雙語教育,到今年已經13個學校實施。我們自編雙語教材,建立雙語教師培訓制度。在未來的時間,我們會逐步推廣雙語教育。推動雙語教育目的,是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未來更有挑戰力、競爭力,我們開始用教育來改變這個國家。
最後,北門重見天日後所形塑的國門意象,是我第一任期的代表作,也見證了軸線翻轉的成功。西區門戶計畫讓西門商圈復甦,雙子星開發案在這個月簽約完成,我們會繼續打造,讓它成為西區最具國際感的首都門面。
在我第二任期,東區門戶計畫是重心,包括南港三鐵共構、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南港生技產業聚落園區,還有南港瓶蓋工廠新創園地等,還有一些私人的大開發案。南港會變成一個次都心,是一個比較大規模的都市計畫。
其實為政之道在於耐煩而已;政治的核心應該是執行力。所以我們強調國家治理,重視精實管理,每天早上七點半的晨會,其實就是要讓改變能夠日積月累,最終量變可以變成質變,最後臺北也變得更加宜居、更具競爭力。
最後要感謝市府同仁的努力,議員還有市民朋友的監督。 我們已經開始有實際的市政成績,也開始建立並鞏固新的政治文化,過去五年,臺北市已經開始不一樣了。「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其實是一步步在實現;我們也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不僅臺北市可以越來越好,更要從臺北擴散出去,讓整個臺灣越來越好,最後達到「臺北經驗,臺灣實現」的目標。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