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綜合報導】早期臺灣農業社會時期,稻米的豐收象徵著生活安定及對未來的希望,客家農民在種植稻米期間,除了耕作、播種、施肥,還需要防患天災,才能有成熟飽滿的豐收,正因如此每逢豐收時期,客家人特別感恩,因感恩所以珍惜;因珍惜產生敬畏,而客家米食文化就是在背景下發展出來,也跟客家人的生活、禮俗及信仰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 。
2023年4月東京都立大學河合洋尚副教授邀請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一起參與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全球地域研究特別研究班,於7月22日下午在大阪舉辦的「日本的客家」第三次研究會。此外,由於2024年秋季將於國立民族學博物館舉辦的「客家與日本」企劃展,故河合副教授也向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提出研究會當天能以『客家料理』及『客家展示』 為主軸進行臺日雙方的意見交換。
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的城年德名譽會長偕同中山明惠副會長、陳洳豔幹事長、黃麗文理事、詹子萱理事等重要幹部經過多次討論,完成了要提供給「日本的客家」第三次研究會的研究人員們品嚐的客家米食午茶餐盒的設計,並於研究會當天早上完成餐盒的製作,同時在與會時,由城名譽會長及客委會海外諮詢委員兼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幹事長陳洳豔為大家解說午茶餐盒裡的六項客家米食小點的涵義及客家米食中的粄文化的發展背景。
此次設計的客家米食午茶餐盒裡面包含了六項代表的客家米食小點:
. 甜米糕、鹹米糕:年節慶典、敬祖祭神時,家家常做的米食。
. 艾草口味豬籠粄 (艾粄):清明節時,弔念祖先的掃墓祭品。在早期清明節打艾粄幾乎是客家庄各家必做的事。
. 三色發粄:在農曆春節時,象徵發財致富的「發粄」。客家人認為,發粄開的裂縫猶如花開一般,稱之為「笑」,有著喜慶臨門的好兆頭,故裂痕愈深,外型發的愈大,表示新的一年會大發好運。
當大家打開客家米食午茶餐盒,看到客家傳統米食加上巧思創意,變身成為小巧精緻的點心,嘖嘖稱奇,驚豔不已,同時也透過解說後更了解客家米食文化及客家人早期的生活背景。
研究會後,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更是特別舉辦了交流懇親餐會,由鄒孟儒會長帶領10位重要幹部跟日本客家學術研究的研究員們一起,懇親餐會中河合副教授表示很感謝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能在此次研究會中,提供如此精緻有質感的客家米食小點,不僅展示出客家米食的新視野,同時也讓研究員們更瞭解的客家米食中的粄文化在客家人生活所佔的重要性,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可以跟大家進行不一樣的臺日客家文化交流。藉由此次參與「日本的客家」第三次研究會的文化交流,日本客家關西崇正會成功將客家米食中的粄文化帶入日本客家學術研究領域,完成了一次亮眼的客家文化推廣,展現出臺灣客家粄仔文化的多樣化與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