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部八重山台灣移民紀錄片 《海的彼端》導演黃胤毓專訪

0
《海的彼端》紀錄了八重山台灣移民玉木家族的故事(c) 2016 Moolin Films, Ltd.

在沖繩八重山,有一群台灣移民,他們在1930年代前往當地進行農業開墾,80年過去了,這群台灣移民的故事還有多少人記得?台灣首部以八重山台灣人為主題的紀錄片《海的彼端》,導演黃胤毓以台灣移民玉木家族的故事,回顧這段歷史和他們的認同與生活。

 《海的彼端》去年9月在台灣上映,並入圍2016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和韓國DMZ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亞洲競賽片,以及入選2017年大阪亞洲電影節特別招待作品部門,預定今年晚夏在POLEPOLE東中野戲院登場,並依次在日本全國各地上映。《台灣新聞》特別訪問導演黃胤毓,請他談談這部紀錄片的創作理念和過程。

 黃胤毓在政大廣電系畢業後,留學東京造型大學研究所電影專攻碩士,從大學期間便開始關注少數民族議題,並從事紀錄片創作。黃胤毓提到,大學期間在民族系修課時便曾聽日本的交換教授講授沖繩台灣人的歷史,加上松田良孝的著作《八重山的台灣人》中文版出版後,獲得更詳細的資料,因此他在2013年首次前往八重山進行1個月的調查,並在同年下半年開始紀錄當地從事舞龍的年輕人,邊拍攝邊調查,在一年多內訪問了150多人,再從中選擇較為感興趣的題材,直到2015年才形成以八重山台灣人為主題的「狂山之海」3部曲架構,並以《海的彼端》作為首部曲。

透過家族故事講歷史

 黃胤毓說,其實一開始他並不想在片中整理歷史,他感興趣的是八重台灣人的生活、情感和認同。但是當他帶著3部曲計畫案向柏林影展和多處提案時,許多人建議他先以第一部片說明歷史背景,也就在這個時候,過去曾訪問過的玉木家兒子告訴他,他們將為阿嬤慶祝88歲米壽,並帶她回台灣探親,因此黃胤毓把握機會,透過玉木家的家族故事,帶出背後的歷史。

 儘管片中包含了歷史爬梳的片段,黃胤毓將《海的彼端》定調為「家族歷史紀錄片」,同時呈現了家族史和社會史。由玉木家第三代慎吾擔任旁白,他認為這樣「反而可以增加探索自己家族的動機」。有關於歷史資訊的旁白,由製作團隊撰寫並交由老師確認,在家族的部分,則是導演的事先訪談內容,或是由慎吾部落格的文章進行改寫,再由慎吾自己順稿,因此在個人和家族的旁白,都是以慎吾的沖繩腔日文呈現。

 作為紀錄片導演,黃胤毓認為自己的角色就是「一個把問題丟出來的人」,在《海的彼端》中,他問這家人「文化該如何傳承?未來該如何走下去?若阿嬤過世後,第2代未來要如何維持和台灣的關係?」雖然是透過這家人問問題,但是他想呈現的,是背後的社會和歷史。

 在《海的彼端》之後,黃胤毓的「狂山之海」計畫仍將繼續紀錄沖繩的台灣移民,本人也長住在沖繩。他說,沖繩和台灣之間有很強的歷史連結,戰後的命運也有很多類似之處,他將會繼續挖掘出這些故事。

《海的彼端》導演黃胤毓(c) 2016 Moolin Films, Ltd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