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M登場 展現台灣多元文化能量

0
開幕表演由古舞團利用現代水袖舞蹈,搭配科技投影,使舞者宛如穿梭於書法畫境中,完整呈現東亞的博物藝術之美

【京都/綜合報導】2019年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京都大會於九月二日在國立京都國際會館盛大舉行開幕,共有來自全世界141個國家及地域,超過3000多位博物館專業人士出席,台灣也有100多名代表與會,發表超過60篇學術論文,而台灣展區具體展現台灣的博物館經驗、觀點與社群專業能力。

 此次台灣展區有由建築師林志峰設計,以台灣高山「開門見山」為概念發想的主展區「博物之島」、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區「東亞博物之美」、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與成功大學博物館聯盟展區等,並呼應本屆大會主題「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呈現出台灣博物館社群的多元貢獻與古典藏品與新世代科技的交融成果。其中博物之島展區背景,是林惺嶽老師的「受大地祝福的山」,為展區帶來一抹彩虹,被與會國際參展人士公認為今年最佳設計展位。

民眾參觀展場

 出席開幕的重要人士包括前ICOM主席Dr. Hans-Martin Hinz、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主席Dr. David Fleming、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委員長並木誠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國立故宮博物院科長康綉蘭、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副教授顧盼、「博物之島」策展工作小組召集人劉德祥、副召集人黃貞燕、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台灣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等貴賓。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右5)及與會貴賓合影

 開幕表演則由古舞團利用現代水袖舞蹈,搭配科技投影,使舞者宛如穿梭於書法畫境中,完整呈現東亞的博物藝術之美。另展會現場亦安排原住民舞蹈演出、摺紙文化體驗及各式科學展演活動,讓與會貴賓可以真實體驗同時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台灣文化特色。

臺灣展位以山巒為主視覺意象,為期3天的展會預期將吸引許多專業人士交流

 本次ICOM京都大會,台灣各博物館專業人士,藉由多篇發表論文分享在地的博物館實踐經驗,另以創新的展示手法傳達博物館社群的貢獻及內涵,已成功吸引國際博物館界專業人士的目光,與會者對於近年來台灣積極國際博物館組織活動,充分展現博物館的當代社會責任及文化科技應用實力,皆留下深刻印象。文化部未來亦將持續協助台灣博物館社群參與國際專業組織,以博物館國家隊的形式走進國際,讓更多的國際友人認識臺灣的博物館及多元文化能量。